【人物档案】姚毅华
广东星艺装饰集团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管理硕士参加多次行业赛事并获奖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
中国百优设计师称号
中国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2005年获中国建筑协会颁发的“全国住宅装饰装修行业优秀设计师”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颁发的“全国室内装饰行业优秀室内设计师”称号
广东省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协会理事
广东省装饰行业协会专家组管理设计系列专家
第一次见到姚毅华,他正坐在那里为我们泡茶。他希望边喝茶边进行我们的采访,而其实相对于采访,他更希望这是一次朋友间的闲聊。随性,是他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曾经也拜访过一些室内设计师,他们的办公室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每一个角落都看得出经历了细腻的设计,或精致、或写意。而姚毅华的办公室却简单得极舒服,让一个第一次踏足的陌生人也不会觉得无所适从。整个空间引人注目的就是满屋明亮的阳光,窗边一棵植物贪婪地享受着明媚的上午。而我们的访谈,就从这一屋子的阳光开始。
起源于一个关于“改变”的梦想
关于对“设计”的第一印象,姚毅华说是小时候看电视上的时装秀,斑斓的服装让他惊奇地发现“设计”可以为生活带来如此奇妙的美丽。从此,“设计”这个词语在他年幼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具体到对“室内设计”的向往,那是在他高中的时候。高中时候的姚毅华发现周围的同学、伙伴好多都居住在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关于“改变”的梦想就这样诞生了。小小年纪的姚毅华坚信室内设计师是一个可以帮助大家改善居住环境的职业。于是在报高考志愿时,他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说到那时候天真无私的小梦想,姚毅华笑了起来,“当时就想起码能让大家都用上煤气,或者有个空调。”
每个时候的经历都是不同的,伴随而来的是每段不同经历中凝练的感受。于是对于环境的感受,他在每个阶段中都不同。
入行十五年,现在的姚毅华慢慢对家、对各种环境的感受变得很简单而直接。比如餐厅、办公室,怎样让人在这个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享受一顿晚餐,怎样让人在这个空间里可以完全放松地慢慢释放,这些都是他的追求。相对于外观的风格或者精致的细节,他更追求人的心理感受。说到这里我们便更加理解了他随性的办公室。
采访时记者正对着窗,窗外洒进来珍贵的阳光,窗边的植物绿油油地随风摆动,而姚毅华正边聊天边为我们倒茶……突然觉得这样一个画面和谐得刚刚好,突然就明白了他追求的意义。
他的坚持体现在弹性
与一些固执得近乎偏执的设计师不同,在与客户交锋时姚毅华永远都收起自己的坚持,只是礼貌地引导。“站在我的角度,我只是一个设计师,而房子毕竟是给客户居住的。”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身份,没有丝毫喧宾夺主。
如果客户想要一种感觉,他会解释给客户听这种感觉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与他的作品相比,他告诉自己永远要先满足客户精神层面的东西。“他觉得这样对他来说是好的,我的作用也起到了。”他对作品的坚持,体现在对客户的妥协。
在姚毅华的眼中,引导永远比独断更重要。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大跨度的提高,富有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有了条件,都想把家装修得豪华一点,于是就要求面子工程多了一点。对于这个现象,姚毅华一直在能力范围内引导客户。“现在大家毕竟富了一段时间了,所以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怎样慢慢引导传统和当代文化的结合,怎样又有我们传统的一些东西在里面,又符合当代人居住的一个环境,怎么去融合,都需要我们去引导。”加上现在传来很多欧式的风格,在尺度上、审美感觉上跟我们有一些区别。怎么样引导大家把欧式传统的东西跟我们中国当代的居住习惯、生活环境去糅合,这是姚毅华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聊得越深入,越印证了他随性的性格。这可能是因为室内设计不仅是他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他终生执着的爱好。“如果是我喜欢的那种设计,我是本身喜欢这种感觉的,它给我去发挥,说直接点,我们宁可收费便宜点,或者只收他成本我也愿意去做。”对于姚毅华来说,如果碰巧一个案子也是自己喜欢的格调,那么他花再多精力去完成也乐此不疲,“说是帮业主实现他的要求也好、实现我自己的理想也好,总之是快乐的。”随性至此,他让我想起一句话:幸运不过拿爱好养家糊口。
经验是把双刃剑
一路走来到今天,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专业学生,到现在的知名室内设计师,他的判断在慢慢积累的过程中愈发成熟、自信。看得越多越有把握:每一个色彩、每一束灯光,每一次美的感悟,凝结成了他口中的“经验”。
聊到“经验”这个话题,姚毅华却不认为这是一个完全的优势。“所谓的‘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你的经验会绑住你的手脚让你不敢向另外一方面跨步。”这是他对“经验”两个字的见解。如何避免被这把“双刃剑”伤到?姚毅华觉得,经验首先要被打破,破了之后再看看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这时就需要倒回到当初那个完整的经验,用积累多年的眼光去判断、去完善。
听起来他像是有能力在时空隧道中穿梭,或者说他手中有一个能篡改时间遥控器,只要他需要,他就可以随时在现在和过去中来回跳脱。这样多维度的感受和判断,造就了姚毅华的作品中丰富多彩的质感。
用缺憾去填补完美
采访当中,姚毅华幽默、机智,看似无所谓的随便闲聊,他却句句到位。入行十五年来,他的作品多得数不过来,关于作品中的遗憾,他不加掩饰。“每一个作品都多少会有点遗憾,永远都不完美,永远都希望下一个作品会更完美一些、更好一些。”这样的遗憾对他来说是种激励,更是一种美好的必然,他坚信“这种所谓的遗憾也带了遗憾的美在里面。”
虽然有遗憾,但恰恰每一个作品也都是他满意的。在他眼中,它们像是他的孩子。每次回头看自己的作品都觉得那是他用心去做的,他爱它们,尽管有些不够完美。
如果说“完美”是需要用十块木板拼接而成的木桶,那么姚毅华的每个作品都能用心拼到九块,而第十块木板就是那一点点缺憾。他可以用缺憾拼凑出完美。
他一直在路上
采访中他反复说了三次同样的话“我还在路上。”他从没有盲目地妄自菲薄,只是恰到好处的谦逊。
姚毅华跟所有设计师一样,都有职业病:到了餐厅不看菜单而是先看装修。每到一个新环境,他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判断、吸收与摒弃。
不久前姚毅华一行人去了丽江,7天换了7个地方住宿。有酒店、有民宿、有客栈,我们听起来觉得很折腾,他却乐此不疲。一路上的采风带给他不少灵感。这些灵感被他采集回来,变成了团队坐在一起研究、探讨的样本。而说到深刻的东西,他记忆中的却不是灯、不是沙发、也不是木门,竟然是一个酒店卫生间里的蓄水槽。这样的细微的角落都没有逃出设计师们的法眼:“一看这个蓄水槽的设计做得很到位,我们马上回来把这个蓄水槽的制作工艺,通过我们回来发放的图片把它大致的样子画出来了。”
走南闯北到每一个地方,他都会把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拍回来研究。消化别人的东西,然后变成自己的。姚毅华看来,他还是处在一个博取众长的过程当中,还在路上。
他对设计有着自己的执着,但是却不会画地为牢,他不会囚禁自己。就像我们聊起他的第一个作品,他笑称是一种初恋的感觉,青涩但美好。那是一个咖啡厅的设计。说起这第一个作品,他并没有谈起它的风格是欧式还是简约,也没有说起里面凝结了他怎样的灵感和心血,他只是说那是位于黄埔的一间小咖啡馆,老板是两夫妻,他们有一个小女孩,今年应该大学毕业了...说到这他说了一句:“我去年去了一次,还没关门,这就挺好了。”
就像每每谈及初恋,他从不会夸口自己的初恋情人是多么美妙的女子,自己曾经多么用心地经营这段感情,而是时过境迁之后,他只会谈起她现在的现世安好,和她正带给别人的芬芳时光。不论当时的他曾经为她如何废寝忘食,他现在只是关心这些。
一路走来,他保持着他的执着与随性,这两样东西就像是他体内的酸和碱,一直在平衡,平衡出姚毅华现在这种对事业的较真,和对成功的淡然。
采访接近尾声,我问他有没有想过成为谁。他笑称自己没有那么远大的抱负,“成为自己好。”你看他与世无争的轻松语气,里面却不难看到棱角分明的坚持。